「火星文」由符號、繁體字、日文、韓文、冷僻字等非正規化文字符號組合而成。乍看像是亂碼或打錯的字,用法也不同於漢字那麼規範,從字面上根本無法瞭解。
其實,「火星文」幾年前就作為一種遊戲用語在泡泡堂流行,接著又通過QQ資料及聊天快速散播,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共用語言。據考證,「火星文」起源於我國台灣地區。一些上網族最初為了打字方便,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網上交流,達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內容的效果。
很快,一些台灣網友覺得這種文字另類醒目,便把這種輸入方式發揚光大。隨著《勁舞團》等低齡網游在大陸的流行,這一潮流隨著網游等渠道進入大陸,一批批新生代「90後」網友開始延續這種獨特的文字,並自創了適合中文發揮的輸入方式,比如「勞工」、「男盆友」、「粉可愛」、「你素誰」。當使用人群和新生詞組形成一定規模後,出現了一些熱衷軟件開發的網絡高手製作出「火星文」專用軟件,在網上流行的有「三藏非主流網名生成器」等軟件。轉換軟件的出現使得「火星文」具備了密碼功能,它成了一個群體保護隱私的方法。
在受眾中,新生一代的「90後」群體成了火星文的追捧者和傳播者。「90後」希望用「火星文」對「成人權威」挑戰,他們希望有自己的空間,不希望被打擾。
火星文種類繁多,而且沒有統一標準,在大量的90後一族中有廣泛使用,在遊戲玩家中也屢屢出現火星文的角色名字。同一句由不同人解讀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果。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火星文形式。但請注意,並非文章一出現以下用法,就是火星文。火星文的成立條件是:流行於特定的範圍或交際圈內,對其他非相關人可能會造成閱讀與理解困難的非正規文字。以下用法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的正常用語,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無法理解的「火星文」。
因此,火星文的判定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。
火星文可分為偏旁部首,象形,混合,分離三種。 偏旁部首:主要看偏旁 (例如:涐諟焱謃集。。)象形:看著像什麼就讀什麼。(例如:‰↑,翻譯過來就是樓上)分離:主要是把字的偏旁部首分開(例如: 弓長 , 女子。。)混合:結合上面的方法看,有時還有修飾符號(例如:涐璦焱謃☆℃)再者就是使用繁體字(例如:繁體芓),偶爾也會創造一些根據現有文獻無法翻譯的文字,這也能理解,畢竟是火星文嘛!有些文字可能曾經是火星文,但是在時間長久與使用的積累下變成一種約定成俗的通用文字,如BTW(By the way)、CU(See you)等;有些則是地方語言的直接漢字化,如毛(麼),偶(我)等;還有一些則為其他語言的音譯或者文字,如嘉年華(Carnival)私、僕(日語的「我」)。以上的類型通常不會被稱為火星文。